孩子在學校受委屈 千萬別責備
- 來源:愛和樂教育服務有限公司
- 點擊數(shù):1138
- 發(fā)布日期:2014-02-11

引導孩子說出委屈,并表示贊同
孩子被老師誤會批評剛?cè)雽W的彤彤因為上學忘記帶鉛筆盒,便想問身邊的同學借一借文具。不料剛好被老師見到,認為彤彤講話不守課堂紀律。就在下課帶彤彤叫到辦公室訓話?;氐郊?,彤彤因為怕媽媽責備就一直不敢提起,只能在一邊生悶氣。其實不少孩子入學時,都會遇到類似的事情,但為什么孩子被誤會受了委屈都不敢向家長傾訴呢?很大原因是家長教育方式不當造成的。部分家長過于關心孩子的成就,而缺少跟孩子的日常溝通。孩子害怕說出實情后,家長會責備他,所以孩子情愿把委屈收起也不愿意跟父母分享。家長怎么辦?首先家長要學會觀察孩子,孩子的情感世界并沒有成人那么豐富。喜怒哀樂往往都寫在面上,如果家長發(fā)現(xiàn)孩子的情緒不對勁,就要主動詢問。媽媽應該做的就是營造一個輕松的氛圍給孩子,讓他真正的打開心扉。詢問要注意語氣和方式,不要用逼問的語氣去問孩子發(fā)生了什么事。更不要在孩子不想說的時候拼命追問??梢砸砸粋€朋友的方式溝通,比如,“媽媽現(xiàn)在是你的好玩伴,你要跟你的朋友說下今天在學校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?或者不開心的事呢?”當孩子說出委屈時,媽媽就應該給他進行心理輔導和教育。不是要家長給孩子傳遞“老師誤會你,媽媽去找老師說清楚去”這類負面信息。更不應該把“錯”全部推去老師身上。媽媽應該在了解事實的基礎上,有區(qū)別性的解決。如果確實是老師或者其他人的錯誤,媽媽應該明確告訴孩子,他并沒有做錯,在媽媽心里他還是好孩子,只是跟老師的溝通出現(xiàn)了小問題而已,只要孩子在這方面改進就可以了。 讓孩子學會理解他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需要互相理解、關心。對孩子付出愛的同時,也要讓他們知道,別人同樣也需要他的愛。這樣做就能使孩子在溝通中了解、關心別人的愿望,使孩子變得善解人意。以案例一來講。父母不但需要引導孩子形成對這件事的正確看法,還需要讓孩子學會去理解老師。老師之所以這樣做,是不是為了讓大家更用心的學習呢?讓孩子明白,老師對于他的責備是為了著想全班同學著想,是希望大家都不要在課堂上分心。即使老師判斷有誤,但老師的出發(fā)點卻是好的。這樣換位思考,讓孩子學會包容、禮讓。與人發(fā)生不快和矛盾時,通過換位思考來冷靜處理。人與人之間難免會有摩擦,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問題,大可不必輕易動怒,而應換位思考,諒解別人,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。遇到別人由于誤會而冤枉自己或無意傷害了自己時,更應當予以諒解。孩子懂得了這個道理,有利于長大后的為人處世。理解他人,還需要從生活小事做起。不少孩子習慣隨手扔垃圾,或者垃圾桶就在不遠但不愿意多走幾步。這樣不僅不文明,還容易養(yǎng)成孩子的自私性格。作為孩子的榜樣,父母應該以身作則,無論多遠,都要把垃圾仍在垃圾桶里。類似這樣的小事聊不勝舉,父母平時多個心思,孩子的好習慣就能順利養(yǎng)成。